行业动态

行业大机遇 | 11 省携手共创超级经济区,大湾区交通基建展见证泛珠交通新机遇!


11个省份强强联手,一个规模宏大、潜力无限的“经济区”正逐渐崭露头角。这一历史性的战略布局,不仅将重塑我国区域经济的格局,更为粤港澳大湾区泛珠地区的交通基建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而明年5月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启幕的第五届大湾区公路建设与养护产业展,如一扇窗口,让我们清晰洞察这一时代浪潮下无限可能与璀璨前景。


跨区域合作,正在成为常态。


01


泛珠区域,再次成了热点。

       近日,广州迎来了第十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的盛大召开,其中“深化省际交界地区合作,促进泛珠区域协调发展”这一议题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核心。

       而在仅仅一周之前,2023 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也顺利举行,会上各方代表经过深入研讨交流,最终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即要全力强化重大战略的引领效能,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成型。

      由此清晰可见,跨区域合作已然崛起成为泛珠地区当下极具代表性的时代主题之一,正深刻影响着地区的发展走向与协同进程。

 

 

      泛珠地区,囊括11个省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些地区,依靠珠江水系纽带连接在一起,彼此存在地缘、人缘、文化的融合,且在经济、产业、人口等层面存在密切的往来流动关系。

      简而言之,泛珠地区,以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堪称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

 

 

       泛珠三角合作早于 2003 年由广东发起,2004 年启动,2016 年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写入规划。区域含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中西部内陆,利于人口流动与产业转移。其坐拥众多国家战略,为合作提供广阔空间。泛珠崛起将扩珠三角产业腹地,促中西部跨越发展。



02


       泛珠三角地区缘何能够连成一体呢?起初,泛珠地区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是珠江水系将这片区域牵连起来,大家“同饮一江水”,这便成了彼此之间最为显著的共性特征。依据国民经略主笔凯风在其新书《中国城市大变局》里的分析内容来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广东凭借这一历史机遇一路发展,成功晋级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而珠三角地区也顺势崛起,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工厂。在此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更是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此一来,以珠三角作为核心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合作区已然是呼之欲出,泛珠地区也就逐渐从单纯的地理概念向着经济概念发生转变。近年来,在国家层面上,接连颁布了多份有关产业转移的重要文件,其中“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这一方面备受关注,已然成为了焦点所在。而泛珠地区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产业联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然就能够先行一步,在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方面占据先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诸如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这片区域迅速推进。这些大基建项目的落地实施,使得泛珠地区各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无间。就拿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来说,其中涉及广东的“五纵一横”线路布局,几乎将所有泛珠三角区域全部覆盖在内。从京广高铁到贵广、南广铁路,再从厦深铁路、赣深铁路一直到已经纳入规划当中的跨琼州海峡高铁项目,无一不在其覆盖范围之内,为泛珠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交通支撑。

 

 

       如今,从广东到泛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一般可在3小时内通达,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地的主要城市与广东更是形成了“3小时高铁圈”

       在此基础上,泛珠三角区域的人口、商贸和产业流动前所未有之频繁。



03


       泛珠地区,一直都是广东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者。

       七普数据显示,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万人,其中来自广西、湖南的双双超过500万人,而来自四川、江西、贵州等泛珠区域的也均超过200万人。

       与各自户籍人口规模相比,广西每8个人、湖南每13个人,就有一个来到了广东。

 

 

      这些人,既有最终留在广东定居的,也不乏带着知识、资金乃至产业回馈家乡的,成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先行军。

      早在2008年,广东就有前瞻性地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概念,率先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大量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

      这些产业,一部分来到了省内非珠区域,诞生了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合作区、广梅产业园为代表的“飞地经济”,助力粤东西北地区的腾飞。

      还有大量企业,从珠三角通过梯度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泛珠成员的湖南、江西、四川、广西、贵州成了最大受益者。

       当然,还有一部分企业去了东南亚新兴国家,成了这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新现象。

       就此而言,“中西部省份最大的对手是越南”之类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这在凯风的新书



04


产业转移,谁是最大受益者?

      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珠三角曾经是“雁阵模式”的受益者,如今成了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领头雁”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来自港澳地区的制造业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开启了“前店后厂”的新模式,助力珠三角迅速晋级成为“世界工厂”。

      如今,当广东成为中国第一制造大省,且率先开启“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大量产业开始向外溢出,“泛珠”地区自然成了最大承接者。

       根据《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分析,最近十年,中西部地区GDP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除了大基建大投资带来的助力外,产业西移、产业中移的贡献不容低估。

 

      与广东毗邻的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以及四川,正是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在泛珠框架下,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历经20多年,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连续举办了21届,而川粤经贸合作也持续了10多年,贵州更是成了广东的对口扶贫帮扶对象……

       这些泛珠省份,几乎都把“融湾(珠)”作为重要战略,不仅积极争抢大湾区的产业,而且拼命全力呼唤在粤商人回归返乡创业。

       其中,湖南和江西的动作最大,目标最为明确。

       前些年,湖南出台《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大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务实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打造湘粤港高铁经济带等。

       数据显示,在湖南的招商引资中,来自泛珠地区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粤港澳大湾区是主力的主力。

 

      今年初,《江西省深度融入长珠闽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十四五”规划》印发,提出将江西省打造成为“长珠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与“长珠闽”先进制造业形成供应链体系。

             数据显示,2022年,江西招商引资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来自“长珠闽”地区的

占了8成以上,而广东一地就占了1/3左右。

       江西虽然地处中部内陆腹地,却素有“粤户闽庭”之称,且是唯一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毗邻的省份,“四面逢源”的优势,正是成为发展的最大助力之一。

 

       湖南、江西积极对接产业转移,而距离广东有千里之遥的泛珠成员四川也不甘人后。

       四川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化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共同开拓南向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0年,四川签约来自广东的项目1461个,合同金额1.33万亿元,实际              到位资金8396.44亿元,占全省引进资金总量的17%以上。

      不仅如此,作为四川重要城区之一,成都市温江区在广州南沙区打造了首个域外科创飞地,这也是成渝地区在大湾区打造的首个反向飞地。

      不难看出,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中,泛珠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1 省共建超级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泛珠地区交通基建市场临机遇挑战,第五届大湾区公路建设与养护产业展如灯塔,盼明年开幕,见证其助力区域经济腾飞留华彩。

      即将于明年5月举办的第五届大湾区公路建设与养护产业展,正逢这一历史机遇的交汇点,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此次展会将汇聚国内外众多顶尖的交通基建企业、行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展会上,最先进的公路建设机械设备将整齐亮相,展示其高效精准的施工能力;新型的道路养护材料与技术将一一呈现,彰显其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升道路品质的卓越功效;前沿的交通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案将在这里交流碰撞,为区域交通的科学布局与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展会将搭建起一座沟通交流与合作共赢的桥梁,让大湾区与泛珠地区的交通基建需求方与供给方能够面对面深入洽谈,精准对接项目需求,携手共创交通基建领域的辉煌篇章。

 

      对于交通基建企业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无论是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牌巨头,还是崭露头角的创新型企业,都能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机会。通过参与第五届大湾区公路建设与养护产业展,企业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独特优势,结交广泛的合作伙伴,拓展市场份额,在助力区域交通基建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茁壮成长与跨越腾飞。